返回網站

衝動消費的背後決策邏輯

2023年10月6日

<衝動消費的背後決策邏輯>

在前陣子火紅的山道猴子故事中,主角原本只騎檔車,曾經有短暫租用過重機,但因為對現況不滿足,希望能直接購買一台重機給自己使用,因此在後來主角買了一台二手重機,雖然當時二手車行老闆再三強調該車沒有任何問題,但在最後主角才發現其實這台重機已被改過車,有許多問題,這才讓主角發現被車行老闆騙了。

我們可以關注到,主角從騎檔車、租重機,轉變為直接購買一台重機給自己使用(雖然是二手的),在這邊我們假設騎擋車、租重機的花費相較於購買一台重機少,因此主角購買重機其實讓自己增加了「額外未預期的消費」,而這個消費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並且能藉由買重機後去騎重機感到滿足感。

.

針對這樣的「額外未預期的消費」,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常碰到,像是原本我們規劃只想購買 一台 MacBook Air,但後來考量未來自己應用的情境,希望有更高的規格,因此改換購買一台 MacBook Pro,而讓預期花費的金額比原來更高。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需衡量這樣子額外的花費對我們生活、財務計畫的影響如何,像是讓我們每年需要多支出多少錢,亦或是如果是購買更貴的用品的話,如機車、汽車,而需要向銀行貸款時,需要考量其產生的利息費用。

而這樣子的額外未預期消費,雖然可能會讓我們的有額外的支出,但這額外的支出所換來的也是能讓自己增加生活快樂的程度,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而與「未預期的消費」有點像、很常見的另一種概念——「衝動購物」,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聽到的詞,就像是朋友又在跟你抱怨:「我昨天無聊在逛網拍,突然看到一個很酷的東西,想也沒想,我就買了!」

.

「衝動購物」指的是在購買一個物品時,未經適當的思考,便直接購買,通常都是因為當下的情緒而導致購買的。根據 Bayley, Nancarrow(1998)的研究發現,人們不管在購買什麼種類的物品時,都有可能產生衝動購物的行為,其中針對「個人可自由選擇是否購買」的類別,像是娛樂、休閒等類別,更容易受到衝動購物的影響,通常會基於自己的喜好去購買,而非真正需要。另外,像是當下的情感狀態、購物環境、商品購買頻率、特徵等因素也都會影響消費的行為。

而 Dittmar, Beattie, Friese(1995)的研究也發現,人們對於自我認同,也會影響其衝動購物可能購買的產品類型,例如很多男性為了表現「獨立」與「身材」的自我認同,可能會衝動購物購買科技產品、運動器材等,也有女性為了實現「儀容」與「形象」的自我認同,會衝動購買化妝品、珠寶、服裝等產品。

因此,下次你若不小心衝動購物了,不妨思考看看是什麼導致你這樣子的行為,可能是折扣太吸引人,又或是希望能實現自我認同。

.

<總結>

額外未預期的消費,指的是在合理範圍內,經理性思考後所做決策購買的行為;衝動購物則是因當下情緒等因素,未經太多思考便直接購買的行為。

額外未預期消費能成為自己未來生活的一部分,增加自己快樂程度。

自我認同會影響衝動購物的行為,而因此購買有類似特色的產品。

實習編輯 Andy / 核稿編輯 Min 的投資說書小棧

Reference:

[1] Bayley, G. and Nancarrow, C., "Impulse purchas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Vol. 1 No. 2, 1998, pp. 99-114.

[2] Helga Dittmar, Jane Beattie, Susanne Friese, “Gender identity and material symbols: Objects and decision considerations in impulse purchase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Volume 16, Issue 3, 1995, Pages 491-511,

 

——————

經典暢銷作品:美國金融日記團隊用心製作的獨家投資科學課程,帶你用一百二十年的數據與科學發現,認識不確定的投資與金融市場中確定的基本事實與知識。

【24單元入門投資科學、一次搞懂投資必備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