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美股泡沫化還是反映基本面?十七張圖,深入了解二次金融風暴的隱憂與現在聯準會經濟學家和華爾街對未來經濟與金融的評估與交鋒

· 美股,COVID-19,金融海嘯,破產,Fed

引言

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上週在傑克森洞年會上,發表了一項被認為107年來最重要的聯準會政策決定改變。在週四、週五連續兩天佔據了華爾街日報的A1/A2兩版。

在會議後,Fed官網同時跟著修改了聯準會長期目標與貨幣政策策略。

Jerome Powell不只是跨越紅線,把央行從銀行的銀行的角色調整成直接放款給中小企業外,這次還一舉變更了聯準會過去長期貨幣政策隱含決定的因子- 經濟學課本中菲利浦曲線的影響幾乎走入歷史。

來參加的業界人士包括Blackrock執行董事Ananth Madhavan、Gregg Berma(Citadel),政策界有IMF國際貨幣銀行經濟學家Tobias Adrian、紐約FRB經濟學家Joao Santos、美國證交所(SEC)首席經濟學家S.P. Kothari,學界有美國經濟研究院(NBER)與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James Poterba。

這篇看企業招聘、就業、美國人的錢與消費、資本市場評價、還有企業體質疫情前到現在的發展。

17張圖表都有附上來源,雖然有些資料(像是chase顧客存款跟支出)是找不到的,但論文本身應該都google的到。當然最快的還是看一下我回顧的摘要。

一樣先介紹我們團隊精心準備的線上課程。我們的【24單元入門投資科學、一次搞懂投資必備知識! 】正式上架Hahow好學校了。

立刻看詳情🔎=> https://bit.ly/31ayF5f

財報狗、股癌 Gooaye-- 謝孟恭、MacroMicro 財經M平方創辦人Rachel、 李柏鋒與十二位財經專家重磅推薦:設計給多數人的第一門投資必修課。

全面了解關於投資與金融市場的重要知識與全貌,做出屬於自己的科學化的投資決策。

#限時預購四九折就在大家最愛的Hahow好學校
#前三天購課加碼贈送財經M平方全球經濟數據專業版貳拾天
#一次搞懂關於投資必備的知識
#二步驟完成留言分享就直接抽AppleIphone12與好友一起看股看課
#美國金融日記最值得信賴的投資科學知識平台

完整課程資訊 => https://bit.ly/31ayF5f

正文

關於美國個人消費跟存款現況

這是用JP Morgan Chase的顧客帳戶存款跟支出弄出來的研究。他們去看了美國人的儲蓄跟消費的改變

在支出上,美國人個人消費
(1) 受疫情衝擊所有所得的人同時下降40%支出。(圖五)
(2) 415送錢計畫之後,高所得支出增加回-15%、低所得支出回復到疫情之前。(圖五)

在美國人現在的儲蓄上,

(1) 存款:在疫情爆發前,高薪者的存款比去年同期多10%、低薪比去年存款多5%。
(2) 疫情爆發之後、加上送錢,高薪者的存款比去年同期多27%、低薪者存款比去年多45%! 呈現黃金交叉。(圖六)

這數據顯示,消費的減少,純粹是當時消費習慣因為Pandemic 的改變,而不是因為被裁員造成的連鎖反應。另外,低所得的儲蓄比疫情前更高、並且維持疫情前的支出。失業保護跟一連串的政策支持,把疫情對勞動市場和基本消費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於就業與公司招聘現況:大公司、小公司、自雇者

大型企業在疫情受傷較輕,裁員人數較低 (15-20%)、小企業的裁員數量約(25-30%)(圖一)。Reopen跟召回勞工的政策讓失業率觸底反彈。

我去查了最近最新數據是:小公司的就業仍然持續在裁員當中、但大公司招聘穩定上升。

如果華爾街日報你看到平均薪資上升,那麼那是錯覺。研究看起來, 高薪就業在疫情受到衝擊遠低於低薪的就業。

目前高薪的就業已經幾乎回覆到疫情前,但低薪就業仍然大幅低於疫情前數量。(圖二)

在薪資上,總共大概有七百萬人的薪資比疫情前低,即便過去有持續加薪的公司也進行減薪的動作。

自雇者的數量,從-28%的跌幅,上升到比疫情前-17%的跌幅。(圖三)

對於小公司的CARES法案(PPP) 送錢政策有效但有限:小公司裁員40%、而政策有3%的幫助。(圖四)

整個看起來,Reopen是主要影響就業市場的因素,低薪與小公司受到的衝擊較嚴重且還沒回復。高薪就業大致回復疫情前水準、大公司持續招聘當中。

關於美國企業與資本市場的現在:

- 企業債再次受到投資人的歡迎,重回疫情前水準 (圖七)

- 公司成功發行比疫情前更多的企業債 => 資本市場正常運作 (圖八)

- 企業在疫情時,大公司大量使用了Creditline取得資金、小公司並沒有這資源 (圖九)

- 資本市場本益比Shiller PE在31.2、高於平均、低於疫情前。回顧科技泡沫化前是45,仍有距離。這個沒有調整過利率影響。(圖十)

- 調整過利率後,現在資本市場的要求報酬率是4.65%、雖略低於平均,但仍高於疫情前,沒有明顯市場價格過高的跡象。(圖十一)

失去流動性和Fire sale是造成金融市場停擺的主因,而政策干預有效的恢復公司債市場。銀行提供大公司credit line資金讓大公司順利在低消費時期持續營運。而目前消費幾乎要回到疫情之前水平。


未來疫情與經濟

兩種情況都有擁護者:

- 出現疫苗(這次疫情衝擊解決、回到疫情前),如華爾街目前對於企業盈餘未來的預測- 與現在股價相當 (圖十二)

- 沒有疫苗=小心翼翼的經濟體=維持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小公司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

現在企業當中,仍有26%員工數的企業,因為體質不佳,無法取得足夠資金、也沒有在政府保護之下 (圖十三),這些企業得面對裁員與違約跟破產聲請。破產數字每月也持續增加當中,特別是小公司 (圖十五)

同時,企業債的價格從4%平均上升到7%、數量上升二倍。(圖十六) 這些債務對正常營運的企業,在小心翼翼的經濟體的情境下,是沉重的負擔。

另外,大公司已經打掉Credit line緩衝的牌 (圖十四),未必能夠再次面對失效的市場。

還有不管哪一個情境,都可能會發生的高債務、低利率、高資產價格/高房價 (圖十七)。

總結

  1. 除了高所得消費還沒完全恢復外,一般消費支出回到疫情前水平。低所得的儲蓄增加比率超過了高所得者。
  2. Reopen與否直接全面影響就業,而Reopen後大公司恢復遠比小公司迅速。政策對小公司的幫助有限。高薪者的就業基本上已經回到疫情前水平。但低薪勞工就業僅回復八成。
  3. 市場Shiller本益比高於平均,但調整利率後的要求報酬率仍高於疫情前 (價格低於疫情前),與.com泡沫前仍有相當差距。
  4. 市場現在價格隱含假設疫苗即將出現,假設明年企業盈餘回復正常水平。
  5. 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可能維持現狀、沒有有效疫苗出現、維持小心翼翼的經濟體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持續增加的破產數字、比疫情前更多的企業債與更高的價格可能會帶來之後違約的連鎖風險。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美國金融日記團隊用心製作的獨家投資科學課程,帶你用一百二十年的數據與科學發現,認識不確定的投資與金融市場中確定的基本事實與知識。

【24單元入門投資科學、一次搞懂投資必備知識!】
就在Hahow好學校 => https://bit.ly/31ayF5f

#限時預購四九折
#前三天購課加碼贈送財經M平方全球經濟數據專業版貳拾天

目前預購已經結束,於Hahow好學校正式開課。

已有2200位以上學員參與,五星好評不斷–全臺銷售第一的投資科學課程。

撰稿:美國金融日記團隊

文章出處:美國金融日記 粉絲專頁

訂閱
上一篇
募資成功達標2000人!即將開課 突破5000%加碼解鎖活動
下一篇
聯準會貨幣政策目標與方針世紀大改:Jerome Powell 在傑克森洞年會演講全文導讀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